今天看有人讨论关于“内心活动太多的小说如何动画化”的问题,还拿《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》做了例子,认为心理活动删减太多影响了观感。
小说与动画的载体决定了其表达方式的侧重不同,大量使用独白,毫无顾忌地描写人物活动,这些在小说中司空见惯的描写,在动画中却是非常奢侈的用法,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会避免使用。
对于心理活动的处理,最常见最基础的手法大概就是“画外音”了,简单来说就是把独白当旁白用,使用得当有助于营造氛围,很多动画或者动画电影喜欢用这种形式的独白作为开场。画外音不会实质性的干涉故事,也不会限制画面的自由度。但缺点是使用的时机比较有限,多数情况下只能用在首末或者幕间。
《冰菓》算是个用得很好的例子,画面通过对比传递出的孤独感只是一方面。这段画外音式的独白,在镜头进入到室内后,与对话内容无缝衔接,实现了一个很巧妙的场景过渡。
有一些迫不得已的情况,角色的内心活动会以台词的形式说出来,处理的不好很容易变成所谓的“强行解说”。
不管是不是改编作品,这种强行解说都只适用于少数情况。碇真嗣说出“不能逃避,不能逃避,不能逃避”的内心想法时,我们知道他正处于一种崩溃且歇斯底里的状态,但是如果一个正常人把心理活动念出来,就只会让人觉得奇怪了。
当然,其实不完全依赖文本,将重心落在画面上,这种表达方式才是动画独有的魅力。说到这方面又要提起老生常谈的演出技巧了。用镜头语言来暗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案例很多,基本上每个厉害的导演都会那么一两招。
比如《戏言》的最后一集,将男主面对完美解决问题的哀川润时,的不解、自卑、想要放弃又无路可退等感受,抽象成了一座火山口。释怀之后,火山又变回了城市的样貌,将小说文本抽象为大量不存在的景象,估计是“新房风”的特权了吧。
另外,其实动画的改变也不必完全拘泥于原作,为了体现原作的优点而舍弃了动画这种载体的优势是得不偿失的。比如《超自然九人组》原作是多视角的第一人称作品,这种创作方式本身就利于表现不同人物内的心活动,如果真按照这样改,作品会松散不堪。导演石黑恭平明显是解开了束缚,做出了自己的风格。
【喵萌次元网】温馨提醒:
1.本站发布的文章及附件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,不得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,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!2.资源均来自网络,不保证资源的完整性,仅供学习研究,如有侵权请点击右方或者添加QQ86427274联系客服删除!
3.本站站内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客服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