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画角色行为深度解析:“动机不足”与“三观不正”相比,哪个更重要?

动画角色的塑造,不仅是编剧和导演为之绞尽脑汁的难题,也是观众评论整部作品的重要入手点。有时候,针对角色行为的合理性的讨论,甚至会成为整部作品最主流的话题。

但多数观众的评价是带有主观倾向、甚至是情绪化的,“三观不正”成为了他们形容角色塑造失败的常用词语。然而阅历、喜好、信仰各不相同的人,很难就“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”达成共识。“三观不正”就成了一句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的空话,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讨论,往往会演变成观众之间知识量与口才的较量,甚至偏离对作品本身的评价。

另一方面,角色和故事是相辅相成的,像DIO一样彻头彻尾的坏人同样可以被塑造得有血有肉,让人为之倾心。角色行为的合理性,不应该受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制约,动画中绝大多数不合理的人物行为,也并非是“三观不正”造成的,真正的问题是“动机不足”。

什么是角色的动机?

从创作的角度上讲,角色的“动机”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。这与真实的人类有些类似,但创作者只会提及对叙事有帮助的动机,所以虚构角色不会像真人一样复杂而难以捉摸,是有明确的规律可循的。

“内在动机”指的是性格、记忆、情感、梦想等等,来源于角色的内心,为了节省篇幅经常被直接放进“前期设定”中,诞生于故事主线存在之前,会随着剧情的推进一点点揭露出来。内在动机倾向于维持角色的行为,比如《排球少年》的主角日向翔阳,身高只有162cm,在看过一场球赛之后,拥有了想要成为在赛场上飞翔的小巨人的梦想。“梦想”这一内在动机驱使着他刻苦训练,小小的挫折也不会改变他追求梦想的决心。

“外在动机”指的是危机、诱惑、环境等等,来源于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之中,外在动机倾向于改变角色的行为。比如《星合之空》中的软式网球社,这支球队是出了名的弱队,队员们也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,直到有一天学生会下达了命令,如果不在区域大赛中获得一次胜利,便会将球队取消。在队员们一筹莫展的时候,天赋异禀的新人桂木真己加入了球队。“废部指令”制造了危机,“新人加入”也带来了转机,在两个外在动机同时作用下,队员们便开始了加倍努力的训练。

如何判断角色的动机是否充足?

内在动机作为作品的前期设定,是作者直接赋予角色的属性,这类动机可以默认为“充足”的。比如《进击的巨人》中的三笠是个很有趣的角色,她的行为都是基于想要保护艾伦、想帮艾伦实现梦想的内在动机上的。而这种内在动机,诞生于小时候艾伦为她戴上围巾、让她感到温暖的往事。这件事在观众眼里可能不值一提,但对三笠这却是个充足到可以为之付出一切。

当我们谈论的动机是否充足的时候,其实是在谈论“外在动机”。

由于内在动机不会随意改变,在没有外在动机影响的情况下,角色的行为都是稳定的、持续的、重复的,这种故事不具备戏剧性。只有当外界动机出现的时候,才会打破这种稳定的平衡,让故事向前发展。继续用《星合之空》的例子,如果没有废部指令和强力新人的加入,网球社团将保持不求上进的作风,故事也就成了无价值的流水账。

外在动机会改变角色的行动规律,因为它迫使角色“作出抉择”。这些抉择导致的结果差距越明显,承担风险之后的获得的回报越大,角色的动机也就越充足。

我们来看个动机充足的例子。《JOJO的奇妙冒险》第3集DIO被众人围攻,被逼上绝路之际,他戴上了“石假面”成为了吸血鬼。这段故事中突如其来的危机,给了DIO有两个选项。其一是不戴石假面,向众人束手就擒,意味着他将背负上杀人的罪名下半生在牢狱中度过,也将失去自己年轻时代积累的一切;其二是戴上石假面化为吸血鬼,此后不能再晒太阳,但可以利用这超越人类的力量摆脱危机,实现自己的愿望。这两种抉择导致的结果可谓天壤之别,所以“被逼上绝路”是“DIO戴上假面”的充足动机。

再看个动机不足的例子。刚完结不久的《巴比伦》收到了极多的差评,泛泛而谈的剧情令人生厌,人物的行动也让人摸不到头脑。反派曲世爱拥有使用语言操纵人心的能力,同时也擅长易容可以随意装扮成各种形象。第2集男主正崎善口头要求她协助调查,并把她带到了警署审问了十几个小时。其实曲世爱完全可以当场让男主自杀,没必要以身犯险深入警署内部,协助调查也对她没有一丁点好处。她做出的是一个高风险、低回报的决定,也就是说“正崎善提出的调查要求”是一个不充足的动机。角色的行为建立在不充足的动机之上,很容易让观众质疑故事的合理性。

动机之间的冲突:

在实际应用中,每个人物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内在动机,也可能遇到多个外在动机。内在动机与内在动机,外在动机与外在动机,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都有可能是冲突的。这种冲突造就的“两难抉择”,有时会将角色自身都没有意识到的“潜在的想法”展现出来。

这里需要看两个案例:

案例1: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主角碇真嗣第1集来第三新东京市见父亲,内在动机是亲情、是渴望父爱,外在动机是父亲的邀请。两种动机导向的结果一致,真嗣应邀前来是顺理成章的行为。

久别重逢的父亲没有关心他的生活,而是命令他乘上初号机与使徒作战,这时就出现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冲突。真嗣想要的是父子之间的正常关系,以及幸福的生活。“与使徒战斗的命令”伴随着巨大的风险,对与碇真嗣而言也没有任何回报,所以这个外在动机不足以让真嗣改变自己的行动规律。

看到真嗣不想驾驶,父亲便放弃继续说服他,启动了备用计划。此时此刻,连碇真嗣本潜在的内在动机被发掘了出来,他渴望得到的是父亲的认可,并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。这就出现了内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冲突,“证明价值”的代价是付出生命,与“追求幸福”是完全相反的。对于碇真嗣来说,两个相互冲突的内在动机平衡在一个中间状态,让他陷入了“两难抉择”,这时只有加入外在动机才会打破这种稳定的局面。

随后,身负重伤的绫波丽登场,真嗣不愿意看到绫波丽带伤替自己驾驶EVA,一方面是出于同情心,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被绫波丽取代自身的存在价值。这一外部动机与“证明价值”的内在动机导向一致,打破了两种内在动机的平衡,最终让真嗣克服内心的纠结,并登上了初号机。

案例2:《进击的巨人》第三季调查兵团团长和阿尔敏同时身负重伤,而艾伦手里的巨人药剂可以救活其中一个。“救团长”与“救阿尔敏”,是两个相互冲突的外在动机。团长是整个调查兵团的象征和精神领袖,阿尔敏凭借过人的智谋屡次让调查兵团化险为夷,这种情况下艾伦选择救谁都是有充足的动机的,相互冲突的外在动机达成平衡,又形成了一个“两难抉择”。这时候需要内在动机去打破平衡,最终“友情”这一内在动机,让艾伦心中的天平向着阿尔敏倾斜了。

角色的行为是建立在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共同作用上的,互相冲突的动机往往让主角陷入“两难抉择”。而通过角色的选择,我们也可以窥探到角色潜在的想法,这是深挖和解析角色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。

总结:

角色的“三观”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,但是“动机”却不一样。角色的动机是有规律可循、有可比性、有探究的价值的。

我们讨论角色三观的时候,参照物是现实中的自己、或是自己认可的主流观念,参照物是因人而异的,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也会有争议。但角色动机都是来源于故事本身,是明确的、真实的、且不会被故事外的因素改变的,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讨论与分析才能称得上是严谨和客观。所以,我们在思考角色行为合理性的时候,并对他们做出评价的时候,要从动机入手而不是用一句“三观不正”去概括。

【喵萌次元网】温馨提醒:

1.本站发布的文章及附件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,不得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,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!
2.资源均来自网络,不保证资源的完整性,仅供学习研究,如有侵权请点击右方或者添加QQ86427274联系客服删除!
3.本站站内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客服删除!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动漫资讯

同样都是萌妹子玩游戏,喜欢《因为太怕痛就全点防御了》的观众,也可以看看这个

2021-5-1 2:26:05

动漫资讯

这些画师专注一个角色好多年,绝对是真爱了!谁还敢说宅男不专一?

2021-5-3 17:41:36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